1. 事件经过
2021年4月28日,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贵州选拔赛现场,一名选手复赛时公开质疑评分不公,指出“有考生弹错曲子却得高分”,并发现7名晋级选手均为评委学生。该选手要求公开比赛录像时,遭现场一名男领导(后被披露为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柴永兴)用方言斥骂“你算什么东西”。
2. 舆论反响
事件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舆论普遍批评赛事存在“内定嫌疑”和评委失职,同时谴责官员不当言行损害比赛公信力。
1. 涉事领导致歉
柴永兴在舆论发酵后回应称“正在调查,希望当面道歉”,但未公开具体追责措施或调查结论。截至2025年,未见官方发布针对此事件的完整调查报告或处理通报。
2. 赛事机制改进迹象(间接关联)
虽然该事件未直接公布整改方案,但近年贵州文艺赛事在组织透明度上有所调整:
1. 公众监督意识提升
该事件成为文艺赛事公正性的典型案例,推动选手及公众更积极行使监督权。例如2025年《歌手2025》中,观众对“剧本偏向外国歌手”的质疑迅速引发节目组回应。
2. 基层文化治理的改进探索
贵州在群众性活动中尝试建立规范化监督机制,例如:
1. 问责透明度不足
涉事领导是否被追责赛事评分规则是否修订等关键问题仍缺乏公开信息,反映出文化领域投诉反馈机制的完善空间。
2. 地域性赛事监督体系待深化
对比竞技体育(如马拉松)的严密监督,文艺比赛评分标准主观性强,需更细化的回避制度及第三方审核机制。当前贵州虽在“村超”“村歌”等活动中引入文旅部门协同监管,但专业性音乐赛事仍需加强制度设计。
该事件暴露了基层文艺赛事在利益回避机制和申诉渠道上的漏洞,虽未看到直接整改通报,但间接推动了贵州群众文化活动治理模式的优化(如透明化评审多部门监督)。未来需进一步健全文艺竞赛的标准化流程与问责机制,避免“人情分”“权力干预”等问题重演。
j9真人游戏第一平台